王玺嘉,男,2004年3月生,河北廊坊人,远景学院远景2205班(毣谷书院)学生。王玺嘉首次校园广播时出现了严重的播音事故,于是他开始了努力的自我提升之途。两年后,他成功了!

直播事故
2022年11月14日,是我进入广播站后首次校园广播。没想到,就在这次首播中,我遭遇了一连串意外。
11时30分,我就坐到了狭小的广播室里,紧张得满头大汗,一遍又一遍地熟悉着稿件,试图分散自己的注意力。
12时整,校园广播的开场曲准时响起,控制台上的麦克风音量被调至最大,我的紧张感达到了顶点。
“捕捉热点社会动态,报道校园最新资讯,亲爱的老师同学们,大家好,我是播音员王玺嘉,欢迎收听今天的校园之声午间栏目。”当我读到“欢迎收听”时,耳边突然响起同伴的声音“我是播音员……”那一刻,我瞬间意识到坏了——本来,我说完“我是播音员王玺嘉”后,应该是同伴接着说“我是播音员……”我抢播了!

播音间里所有人齐刷刷地看向了我,这让我本就紧张的心情更加慌乱。越紧张,我语速就越不受控制地加快,语速越快,我本来稍有一点儿的“大舌头”就表现得就越严重。
更糟糕的是,在慌乱中,我的视线在稿件上走偏,竟然读错了行!我愣了一下,鬼使神差地重复了一遍念漏的那行。
“回读”是播音的大忌,于是,我的首场秀彻底变成了一场无法挽回的直播事故。
再练一遍
广播结束后,我沮丧地坐在那里,一动不动。部长走过来:“别垂头丧气的,新人第一次广播出岔子很正常。”
我诧异她没有怪怨我。她拿起我那份满是批注的稿件说:“看你这密密麻麻的批注,看得出你认真准备了。只是开头你的语速太快了,一着急就全乱套了。还有这里,完全是因为读得太快,使气息不稳,吐字就含糊了……”她一一指出了我广播中的问题,我像个机器人一样不住地点头。
“你可以试着把语速放慢,稳住心态,忘掉刚才的失误,趁热打铁,再练一遍。”她亲自示范,逐句带我把握节奏,遇到拗口的字和词,也不厌其烦地反复纠正我的发音,遇到长句子也细致地讲解断句和气息应有的技巧。在她的引导下,我找回了状态,尽管还有很多不足,但我能感觉到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。直到我重新完整地读下稿件,她才满意地笑了笑。
临走时,她突然告诉我:“上台了,下面人看着你,你会更加紧张,怎么做呢?多在人多的地方练习发言,这样可以让你更加习惯在众人面前讲话。上台时,不要让自己的目光游离不定,试着找到一个焦点,集中注意力在那里,这样可以帮助减轻你的紧张感。”
那天后,我有意识地在各种人多的场合锻炼发言,比如教室里、社团里、餐厅里、开会时等。很快就克服了在众人面前说话紧张的缺点。

同时,每天清晨,我都会早早地来到广播站的练习室,站在镜子前,严格练习“提打挺松”的面部表情,仔细审视自己的口型是否标准。为了发音清晰,我不断练习绕口令和朗读诗歌,对着镜子调整舌头和嘴唇的动作,不放过任何一个音标。部长还建议我在后牙槽含一根筷子,以适应打牙关的感觉,并要求我把口部操做到位,直到唇舌感到酸软无力。此外,我还加入了体能训练,以保持气息的平稳。在高抬腿时练习绕口令、仰卧起坐时夸张四声、平板支撑时练习贯口,在休息时,通过吹气球、吹蜡烛等小游戏来控制气息……。
渐渐地,我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校园播音员,并开始去主持校园活动。
嘉宾摔倒了
2023年3月,我与一位资深学姐共同主持学校颁奖典礼。我自信地走上舞台,用标准的普通话和恰当的节奏宣布典礼开始。正当准备继续推进流程时,一阵突如其来的“哎呦”声和惊呼打断了我。我转头一看,发现一位领奖嘉宾不慎摔倒在舞台上。我本能地望向旁边的礼仪小姐,希望她能迅速上前搀扶,但她似乎并没有理解我的意思。我想提醒她一下,刚拿起话筒,我的搭档却轻轻拽了一下我的衣角,示意我一起与她去解决。我们走过去,搭档从容地将嘉宾扶起,并以幽默的方式化解了尴尬:“看来,这位同学对这份荣誉是如此的渴望,以至于连路都走不稳了,真是让人感动啊!”
台下顿时爆发出一阵笑声,紧张的气氛瞬间烟消云散,掌声如潮水般响起。

典礼结束后,我迫不及待地向搭档请教她在台上的应对策略。她告诉我,她以前学过播音主持,做过很多应对突发情况的训练。她建议我平时多做一些突发情况的预设,多看一些杰出案例。
此后很长一段时期,我都在研习这些案例。通过这些案例,我逐渐明白,在面对突发情况时,主持人的态度、语言和行动都是至关重要的。后来,我还在网络上寻找更多关于主持技巧、心理调适以及危机公关的资料,不仅限于播音主持领域,还扩展到了新闻传媒、公共关系等多个方面。我还观看了大量知名主持人的视频,从董卿的优雅从容,到撒贝宁的机智幽默,分析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。
更令我惊喜的是,学校还针对学生的爱好,专门配备了播音主持专业的老师来辅导我们。我按他们的要求,买回来一些播音主持的书籍。这种阅读吸收的过程让我很快乐,我的性格也慢慢随着读这些书学习发生了变化,变得很善于结合现场场景说出几句幽默的话。人们开始说我很善言谈,也很有亲和力,甚至还有人说我很睿智,反应与应变特别快。父母和亲戚们也说我大学上得变得性格开朗了。
忘词了
4月中旬,校团委邀请我主持2023年的五四青年节活动。这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,因为以前的学习告诉我,要主持好这样一个专业活动,必须要全面深入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。
我利用课余时间,从学术著作到网络资源,从纪录片到专家讲座,查阅了大量关于“五四运动”的资料,尝试撰写了多篇关于五四精神的心得体会。此外,我找了一些青年节的主持视频来观摩,学习他们的发音、语调、停顿以及肢体动作。

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,我还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,模拟了忘词、设备故障、观众反应冷淡等多种场景,并设计了相应的应对措施。此外,我还邀请了几位同学作为观众,进行模拟主持,通过实战演练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。
这些准备果然有效。活动当天,主办方突然提出要求,希望我能脱稿主持。我心中虽有忐忑,但更多的是自信——毕竟我已经准备了半个月,对内容早已烂熟于心。甚至,刚听到这个要求,我就开始在心中默默设计开场白了。
当我走上舞台时,突然,灯光一下子打开,全部聚在了我身上,我看到全场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我身上,这个场景弄得我不免有些慌张,一下子打断了我的节奏,之前准备好的语句似乎一下子从脑中突然溜走了。眼见得活动马上开始,已经没有时间再让我逐句去回忆,我赶紧叮嘱自己:冷静,冷静!然后心里默念起自己设计好的关键词:回顾历史、缅怀先烈、传承精神。于是,我缓缓开口:“尊敬的各位领导、亲爱的青年朋友们:大家好!我是今天的主持人王玺嘉。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日子里,我们齐聚一堂,共同庆祝一个属于我们青年人自己的节日——五四青年节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回望历史,缅怀先烈,传承五四精神,展现新时代青年的风采。”
听我说出这些与原先设计并不相同的话,我的搭档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惊讶。我一边继续我的表述,一边用眼神向她传递信息。她立刻心领神会,意识到我忘词了。等我顺利地完成了开场白,她默契地接过了话茬。我们之间的配合天衣无缝,一次潜在的尴尬就这样被我们巧妙地化解了。
随着节目继续进行,我心态很快平复下来,开始能够按照之前的设计轻松自如地驾驭全场。这时,提前准备的那些背景知识起到了大作用,我能够时不时地临场发挥,把事先准备的故事和互动环节串成一体,显得更加自然。我的主持不时唤起台下同学们的热情,台上和台下的氛围融合起来,将活动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。
活动圆满结束,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。我受到校团委的表扬。

之后,我又主持了多场活动,全都很成功,而且还获得了多次奖项,如“诗意中国”中华诵读大赛优秀奖、2024年第十三届“信院杯”辩论赛冠军等。回顾自己两年多学习播音主持的经历,我有点如梦似幻的感觉。原本我以为,没考上播音主持专业,没法再实现自己的理想,没想到,却在信院里圆了梦想。从一个生涩的“青瓜蛋子”,成长为一个能在各种大舞台上把控全场侃侃而谈的老手,我觉得自己收获巨大。它不仅体现为我的主持和播音水平的提升,更重要的,它让我明白了学习与提升的路径和方法,我觉得这尤为重要,因为它能让我受益终生。